在这个竞争如潮水般汹涌的商业世界中,无数人渴望在自己所处的小领域里脱颖而出,成为垂类第一人。
我有一位深圳的朋友,他就成功享受到了成为“第一人”的好处。
他创办了一家视觉公司,在内容营销方面表现出色,几乎所有学员都是通过网络吸引来的。
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,让潜在客户主动找上门——这不正是你想要的结果吗?
因此,他在全网获客方面的成功引来了同行的“借鉴”,甚至有人像素级地模仿他的内容,连他戴的帽子都不放过。
对于有人模仿,他只是当个笑话和我聊起,因为能模仿的都是表象,根本触及不到他成功的本质。
真正的成功核心,往往隐藏在那些不易察觉的地方,我们称之为“看不见的80%”。
这个“看不见的80%”,就是谋篇布局。
今天,我就聊聊他是怎么做小领域垂类第一人的。
几年前,他就有意图减少对付费推广的依赖,决定转向内容营销,着手在网上建立品牌流量,但直到前年才正式启动。
在此之前,他至少筹划了一年。
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,因为在这一年里,他至少找我喝了十几场酒。
他时向我倾诉着自己的担忧,担心跑偏方向;时而又眉飞色舞兴奋地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,能在这个小领域里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我能感觉,他是真的把这份事业当成了自己的孩子,用心去浇灌、去呵护。
在启动之前,他做了几件事:
第一件事,是扩充了培训教室和摄影棚,比之前增加了100多平的面积。
第二件事,增加了专业设备,新影棚搭配了全球顶级的灯光、IQ4等。
第三件事,聘请了一位资深摄影大咖加盟做首席导师。
然后,他才正式启动小领域第一人计划,他亲自牵头,全网输出内容。
他专注于线下摄影培训这一细分领域,一晃就是十几年的时间,已然在这个相对小的领域里扎下了深厚根基。
所以说,“线下培训”毫无疑问是他要主推的王牌强项。
确立了主推方向后,他并没有匆忙行事,而是耐心筹备。
正是这一年的精心筹备,成为他在“小领域垂类”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布局,奠定了他的行业地位。
比如:把影棚的面积扩展了100多平。这可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大,而是从“小领域垂类第一人”的角度出发,营造出更优质、更专业、更具规模的学习环境。
更大的场地,意味着能承载更多样的课程内容、更丰富的实践场景。
引入一些顶尖设备,在硬件上就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,让学员在这里能够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拍摄工具,掌握更精湛的技巧。
这个动作,是在强化其作为摄影培训小领域里专业度领先的标签。
聘请资深摄影大咖加入,带来了更权威的教学力量,让学员们因为能师从这样的大咖而对这里青睐有加,进一步奠定他在这一垂类领域的顶尖地位。
十几年的线下经验,本身就已经是强项,他又在强项的基础上大力投资,进一步巩固和强化。
他的目标明确:在这个区域内打造一个无人能及、无法替代的独特存在。
在别人无可替代的地方,他默默地倾注了80%的精力——我认为,这正是他成为小领域垂类第一人的关键所在。
在完成这些强有力的铺垫后,他正式启动了推广计划,全力在全网输出内容。
他输出的内容,会把这些独有的优势,巧妙但刻意地展示给大众。
通过展示环境、设备、师资等优势,在全网塑造线下摄影培训小领域垂类第一人的形象。
至于同行的像素级模仿,对他没有什么影响,因为有意向的学员,会到现场实际考察的。
看完他们的学习环境,感受到远超同行的培训体验,很多学员就直接报名了。
现在他的业绩凶猛成什么样,具体我不知道,因为今年我们多次约酒,都因为太忙而没成行。
我只是知道,他已经计划在外市开品牌分校了。
我这个朋友的“小领域垂类第一人”成功策略,为我们提供了清晰且极具价值的方向,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真正的决胜之道,往往并非那些摆在明面上的竞争手段,而是在于谋篇布局。
在冲刺第一人之前,务必先梳理出自己的核心优势,悄悄投入80%的精力,在竞争对手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,构筑起难以逾越的优势壁垒。
然后,再发力。
在网络上输出和放大你的优势,这样持续输出内容才有意义,才能带来复利价值。
我非常不建议去做那些抄来抄去的段子和鸡汤,这样的内容,无法吸引精准客户的链接和认同。
后者是短期流量、眼球流量,前者是长期流量、品牌流量。
两者的价值,差别太大了。
说句大实话,如果你在线下的产品没有竞争力,搬到线上大概率也做不起来。
线上成功的人,只是把自己的成功模式,搬到线上再做一次。对,就是把成功建立在成功之上。
我们无法用一个旧的自己,来换取一个新的未来。你说是不是呢?
这个第一人的案例成功精髓,希望我们都能悟到、悟道。
文章来源:公众号《小领域垂类第一人》。作者:阿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