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妈创业
100个创业妈妈访谈

你没有表达欲,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属于你的东西,被别人“拿”走

十几年前,我在品牌公司上班,有一次去商场观察竞品市场,发现一家小品牌设计的产品(女性时尚产品),被另一家大品牌抄袭了。

或许你会认为,大家会为小品牌的遭遇感到不公,对大品牌这种不齿的行为深感愤怒。

但真相不是这样的。

顾客逛商场的时候,一般是先逛大品牌,然后,顺带着逛逛小品牌。然后,就有很多顾客发现了这个类似的产品。

但是,她们会对小品牌的店员说:这个款啊,是你们家抄了那个大品牌的。(你可以脑补顾客说这话时的鄙视表情:呸!抄袭!)

我们圈子内的人都知道,小品牌是原创。但是呢,圈外人不知道,几乎每个顾客都说小品牌是抄袭的。

不知道小品牌的设计师,会不会被气哭?

为什么自己的产品被抄袭,反倒被怀疑? 

这看似简单的抄袭事件背后,其实隐藏着简单的商业逻辑和竞争手段。

因为大鱼吃小鱼,这是自然界的法则,大品牌具有碾压小品牌的绝对优势。 

大鱼的“大”,体现在哪里?体现在影响力。

影响力就是你与外界建立有效连接的能力,和你的表达欲息息相关。

是的,是你的表达欲。

曾经有个朋友微我聊天,向我请教做内容的技巧:你吃一顿饭,回来就能出好几条内容,我吃几顿饭都出不来一条内容,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?请指点一下。

我和朋友聊了一会,分析了几种原因。

首先,小时候就受家庭熏陶,父亲是村里的“秀才”,我在读书时,就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了。

其次,我曾经运营过三个网站,为了把品牌想打的关键词排到首页,需要不间断地发布原创内容,不管有没有灵感、创意,都必须发。每天绞尽脑汁地做内容,逼得我无限接近创作天花板。

还有,我有两个微信,每天两个号要发六条圈,发不够就要在小群里发红包。

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,让我对内容观察和创作能力,和没有经过反复练习的人,拉开了差距。

就像朋友所说,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喝茶吃饭,他只是闲聊,我回来就会把闲聊的精辟话题整理成文章。(其实聊的时候就在整理了)

在我的认知里,嬉笑怒骂,皆是文章。

有了内容敏感度,内容的选题和创作,就是一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事情。

我这个朋友呢,他写的文字,有深度,很有穿透力,论文采,他比我强几十倍。

但是呢,他有个问题,缺乏表达欲。

想改变,就要先培养表达欲。

如何培养表达欲呢?

有个擅长做内容的老师说过一句话:我连放个屁,都想发条朋友圈。

理解了她的这句话,你就能培养出表达欲。

你有没有发现,没有表达欲,在有才华、有能力的人身上是普遍现象。(可能你也是这样)

比如,我有个卖红酒的朋友,每次和我们线下见面的时候,聊起红酒那是滔滔不绝。

但是一看她的朋友圈,一个月也是寥寥几条。

我开始认为她不愿意发圈,是没有正向反馈的原因,比如,发圈带来不了收益,没有积极性。

后来,她请我喝红酒,和我聊天时提起,她圈里的一个客户,一次微信聊天,就给她贡献了六七万的销售额。

即使如此,她还是不愿意发圈,即使在我的督促下,一周也是发个二三条。

那问题的根源,也在于没有表达欲。

曾经有个做私域的朋友告诉我:每天不发九条朋友圈,不足以表达她对产品的热爱。

所以,她脱颖而出,成为某个小领域的佼佼者。

和这位朋友相比,我自愧不如。

我发圈的数量非常不稳定,好在我有底线,每天保持三条记录。

哪怕是凑数,也要凑三条。刷一下存在感。

但是我有个值得你学习的地方,我会“取巧”,比如和朋友应酬,一场饭局下来,我一天的内容就有了,或许还能出两篇文章。

严格地讲,我这也算是“抄袭”,那些聊天时碰撞出的精彩话题,并不属于我,只是被我总结出来、表达出来后,就成了我的内容资产。

所以说,没有表达欲,是一件很吃亏的事情。

你不愿意发声,没有表达欲,属于你的东西,就有可能被别人拿走,你只能眼睁睁看着。

最后,让我们一起共品徐渭的这首诗:山深熟石榴,向日笑开口,深山少人收,颗颗明珠走。

如果你觉得这首诗太过含蓄,那我就再分享一句人间清醒的话:遍地都是有才华的穷人。

那些有才华却无表达欲的人,就像成熟饱满的石榴,却因自身的闪光点未被表达传播,只能被埋没,任由颗颗如明珠般的果实散落消逝。

愿你唤醒内心表达之渴望,守住本属于你的颗颗明珠,收获应得之硕果。

文章来源:公众号《小领域垂类第一人》。作者:阿约。


公众号内容链

朋友圈内容链

短视频内容链

内容训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