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妈创业
100个创业妈妈访谈

她靠这招悄悄登顶小领域垂类第一人,你却未曾留意

买了一本松下幸之助的《站上山顶》。书刚到手,阿布要借去看。

第二天告诉我,书很好,她留下了,让我再买一本。

我哈哈一笑作罢。毕竟,在现实生活中,我认识许多在小领域站上山顶的人,他们才是我最好的书。

在我的朋友圈中,有一位专营精品农特产的女老板。我常常推荐朋友向她购买红菇、野茶等山货。

我之所以推荐她,是因为她在我圈里是销售精品农特产的佼佼者,非常契合我所推崇的「小领域垂类第一人」的标准。虽然她的成就只算是“站上小小的山顶”,但在这个小领域中,她无疑是出色的。

写到这里,顺便提一下,在本公号的第一篇文章中,我就提出了「小领域垂类第一人」的概念,并特别强调了“小”的重要性。

这个“小”,可以有多小?

小到仅限于你的朋友圈。

你只需要确保你的朋友圈中的人都知道,在某个特定的知识、技能或成就方面,你是他们朋友圈里最出色的那个人,这样就足够了——就像这位女老板那样。

我推荐的朋友大多是专注于、或者是想做小而美产品的创业者,我希望他们能从她的销售方式中获得启发,看到在小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。

前两天,一个朋友找我聊天。

她问我:“你介绍给我认识的那个卖土特产的女老板,既不写文章也不做视频,为什么生意还能做得那么好?”

很简单,她会“勾搭”。

有时候,我使用的一些词汇可能会让持传统观念的人感到不适。

我需要澄清一下,我们现在聊的“勾搭”,是指一种强大的连接能力,是说她擅长建立人脉关系。

在这篇文章里,“勾搭”是褒义词,不是贬义词。

之所以用“勾搭”这个说法,是想交流起来轻松一些。

“勾搭”连接力,是这位精品农特产老板的杀手锏。

很多做小而美小而精产品的老板,他们线下的连接能力或许很强,但是线上就会显得很弱,特别是朋友圈。

为什么加个或许,因为很多人醉心于产品的美与精,陷入完美主义中不可自拔。

很多小而美创业者,常常会带给客户一种很“清高”的观感,原因就在这里。

同时,突破口也在这里。

朋友圈是小而美创业者的重要根据地,也是你打造个人IP和培养铁粉的关键场所。

根据凯文·凯利的「1000个铁粉法则」,理论上讲,朋友圈就是你的基本盘。

要想经营好你的铁粉基本盘,掌握“勾搭”这种强大的连接能力,是私域销售中不可或缺的技能。

这位女老板在朋友圈中展现出的“勾搭”能力尤为出色,可以说是她销售成功的秘密武器。

她在朋友圈的“勾搭”方式,可能是你平时不太重视的方法:评论和聊天。

为什么你会不屑一顾,因为你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,没有看到它的价值。

一位擅长内容营销的朋友曾说过一句话:你不重视的地方,往往是你没在那赚到钱的地方。

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,别人重视的地方,通常是他吃到红利的地方。

这位女老板,即使在做饭带娃时,也不忘手拿手机,在圈里群里寻机“勾搭”。

我在小众品牌和奢侈品运营公司工作十几年,有一个对我影响极深的理念:要会做“不是销售的销售”。

怎么理解“不是销售的销售”这句话?

就是那些看起来不能直接带来销售的事情,其实也是销售。

你只是没有意识到。

但是领悟到、掌握了这个技巧的人,真的是销售无敌。比如这个女老板,她的“勾搭”,也是一种“不是销售的销售”。

她装修房子时,在一个建材市场买材料,后面,居然把那个市场三分之二商家转化成了买农特产的客户。

这种“勾搭”连接力,你羡慕不?

大家多半是羡慕的,但是很多人都遇到一个问题:我去评论的时候,人家不搭理我。

那这怎么办呢?

这个问题,我请教过女老板,她曾经做了一个很详细的分享,我在这里摘录两个有代表性的方法:

第一个方法:评论里有趣味连接。

比如,有个在外旅行的美妈发圈说:出门在外,最怕的是手机没有电。

她评论说:我不怕没电,我就怕没钱。把那个美妈逗笑了,反过来逗她。

第二个方法:评论里有情感连接。

比如,有个二宝妈妈发朋友圈,她是这样说的:有了老二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大,生病了妈妈才抱一下你。

一般人回复,多半是附和说:是啊,心疼宝宝。确实是这样啊……

这样的回复,是共鸣。仅仅是共鸣,是达不到情感安抚的作用的。

那怎么优化呢,可以再加一个安抚,比如这样说:确实有了老二会忽略老大,真的很无奈,但这是一个过程,妈妈也不是万能的,别着急,慢慢适应改善。

有了这段安抚,这位妈妈的感受会不一样,因为你帮她稀释了内疚。

这样的评论,就会带来情感上的连接。

持续做感情连接,就会在销售上给你带来极大的回报——对你付出的善意的回报。

你从她的两个连接方法里,感觉到什么?是否感觉到了她的用心?

用心,就是“勾搭”连接力的秘密。

讲完这个女老板,再分享一位美女,武汉的茜茜美女。

她比这个女老板还要狠,用小程序做销售,连朋友圈都不发的,只在微信群里和客户交流,也把销售做的很牛叉。

我摘录一段她早期发圈的文字:

五年前我做护肤品,有同行慕名来加我,问我通讯录是不是满号了,所以业绩才好,我告诉她,我只有375个人,她不信,我截屏给她看,她当时惊讶极了,问是怎么做到的?

我说这375个人中有80%的人已经是我的客户,另外20%的人是我的意向客户或会介绍客户给我。

这两年做品牌打折,我只有两个群,且末满员,年均销售额在200万左右,也是有同行不信,因为她们比的我群多,人多,但业绩没有我高,要看了我的后台报表才信,她们也问,你朋友圈连广告都没有,你是怎么做到的?

我说:把每一位客户都当作一座城堡,把每一个细节,都尽量做到极致。

细到什么程度呢??

细到:我在推荐产品的时候,所用的标点符号。

细到:和每一位客户沟通的时候,是喊亲爱的,还是喊名字,还是喊别称,细到只要买过的客户,我几乎都能记住她、她的家人身高,体重,喜欢的风格。

所以,我做事的风格,同行要么看不上,要么复制不来,因为她们没有这个耐心。

看完她的分享,你有什么感悟?

千万不要轻看了那些看似普通,甚至有些low的方法,别人就是凭借这些悄然登上了小领域的顶峰。

顺便提一下,我讲的这两个人,人家的收益或许不差于那些几十号人的小公司,只是我刻意不提这些。

我这个公号是私密的,不希望被那些想“日入几十万”的人看到。因此,从标题到关键词都做了“屏蔽”处理,特意与那些所谓的“流量密码”背道而驰。

花了这么长的篇幅讲“勾搭”连接力,那能不能不“勾搭”呢?

可以的。

这是另一个方向。

你可以做一个「养成系品牌」,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别人。

当你创造的影响力足够大、或者你输出的价值足够高的时候,你就不用去主动“勾搭”了。

换句话说,当你的势能远远高于你的意向客户时,他们会主动来“勾搭”你。

再直白一点讲,就是你已经到了不愁流量可以挑选客户的段位了。

想达到这个段位,你最起码得有一个「冠军事件」,或者有一个「内容作品」。

这是实体产品之外的东西,是你的产品的载体,它和你的实体产品同等重要。

就像一个桃子,产品是外面的果肉,而里面的桃核才是可以生根发芽的核心。

这样的小而美公司背后,往往隐藏着一个“影子公司”,我称之为“第二公司”。这种策略值得另起一篇详细探讨。

文章来源:公众号《小领域垂类第一人》。作者:阿约。


公众号内容链

朋友圈内容链

短视频内容链

内容训练